te
览潮网> 万象>教育> 辩证对待评估结果综合考量贵在建设

辩证对待评估结果综合考量贵在建设

2017年年末,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主办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悉数亮相。学科是高校学术内核,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学校的水平和未来,所以学界和全社会均对之抱以极大的热情和关注。

应该说,本轮学科评估,在评估规则、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及结果发布等方面都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创新,坚定、鲜明地突出了学科评估服务于国家研究生教育“提高质量、优化结构、鼓励特色、内涵发展”的大局;服务于高校了解自身学科状况和发展建设;服务于社会各界了解和分析学科水平与提供质量信息服务的三大目标上。为此本轮评估在总体设计上,十分注重体现“淡化排名、重在分析和建设”的服务意识。但不管以何种形式推出评估结果,如何认识和对待评估结果都将严重影响各校学科,尤其是弱势学科的发展。

个人认为,评估结果数据就是一个状态指标,反映了各校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同比中的相对水平位置。任何评估结果都是相对和片面的,有高度复杂性的学科评估更是如此。况且,即便按照现有的评估结果,对于在本轮评估中结果不是很理想的学科,对其下一步发展的考量更要考虑此学科在整个学校学科结构中的生态关系、此学科在学校所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与需求,以及此学科本身的上升空间等问题。所以,要在学科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展开更全面、客观的调研,真正实现以评促建的根本目的。针对本轮学科评估的特点,尤其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

结果与水平的关系。本轮学科评估首次采用“分档”方式公布评估结果,按照“精准计算、分档呈现”的原则,根据“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为9档公布。这种相对评估结果的呈现方式,会使各学科的档次与参评学科总数有很大关联,从本质上讲,这反映的是某学科在同类参评学科中水平的排位区间,并非绝对评估结果。如果某类学科参评学科数量少,而且学科总体水平都很高,那么某校某学科虽然获得较差结果,但真实水平未必比那些参评学科数量大的获得好结果的学科水平低。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学科评估结果与实际水平画等号。

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本轮学科评估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指标体系,既有科研获奖等客观指标,也有学科声誉等主观指标。当然,即便是客观评估指标,也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因为教育活动的产出具有独特性,本质上没有绝对统一的衡量标准,所以即使客观指标的数量相同,但其质量还是会有高低差距的。而主观指标,虽然通过评估技术力求客观,但绝对的客观是做不到的。所以,评估结果永远是相对的,只是提供我们分析、评判的一个依据,找到数据背后的问题、原因和对策,才是重视和对待评估结果应有的正确态度。

历史与当下的关系。学科评估有严格的时效区间,但在限定时段内学科取得的成果,往往是学科团体长期积累所致,像学科声誉、社会服务贡献等指标一定是代代学科建设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学科评估结果反映的不仅是当下学科团体在参评时间段内的成效,更多的是学科建设者长期发展达到的高度。所以评估结果良好的学科,相应团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评判当下的实力和贡献,而评估结果相对较差的学科团队,也要善于看到当下的进步和努力。总之,对待学科评估结果,在关注同一学科各高校间横向比较档次前后的同时,也许各学科各自的纵向比较研究更有价值。

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学科评估相当程度上是对过往业绩的审核,而学科建设是面向未来的。本轮学科评估创建了参评高校“学科优秀率”指标,即A类学科占全校博士硕士授权学科数的比例。此项指标的推出,意图帮助学校了解本校各学科水平高低状况,防止盲目扩张现象。窃以为,高校对学科布局,学科评估结果只是参考依据之一,关键要看学科发展的潜力、趋势和校内外对学科的依赖和需求。毫不怀疑,本轮学科评估档次靠后的学科中,一定会有新一轮学科发展的“领跑者”或“黑马”。为此,高校要遵循学科发展规律,用前瞻、长远、发展的眼光研判学科的未来和前景。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本轮学科评估结果良好的学科,一般而言,都是学校的优势学科。相对而言,学校对这些学科的投入是较多的。目前恰逢本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及各校围绕“双一流”制定学科建设方案之际,正是对各学科配置资源的关键决策时期。如何合理配置?投入关系到产出,如果仅根据评估结果配置资源,可能利于效率,但似乎有失公平,而且这样会进一步加大优势与弱势学科之间的差距。本人认为,片面追求效率或强调绝对公平均有失偏颇。有的优势学科已经走在国内外前端,按理也应具有良好的自我“造血”机制和功能,如是,未必需要完全按照学科评估结果高低来相应分配资源。理论上,应该根据学科发展实际需要合理地统筹配置资源。

0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