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
览潮网> 原创> AI“换脸”有点“潮”,但你知道“丢脸”的后果有啥不?

AI“换脸”有点“潮”,但你知道“丢脸”的后果有啥不?

览潮网 10月17日讯(记者  叶菁)不知各位有没有看过一部叫《三千鸦杀》的网剧,该剧一个女演员因传出负面新闻就被换了脸,剧目里保留了该演员原来的面部轮廓和肢体动作,并采用新的五官比例。最终的呈现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被网友热议为“车祸现场”“五毛特效”。当然,影视剧中也有让人称赞的“换脸”。《速度与激情7》中,演员保罗沃克因车祸去世后,由他的弟弟代为出演尚未拍摄的片段,并运用“换脸”,让保罗沃克重现大荧幕,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千鸦杀》剧照

那么,AI“换脸”你玩过吗?其实,“AI换脸”早已不是鲜为人知的“黑科技”,不仅影视剧中多有呈现,网友们也开始纷纷使用。2019年初B站某UP主发布的94版《射雕英雄传》片段中,将饰演黄蓉的朱茵的脸替换成了杨幂的脸,瞬间引发网友热议,点击量突破20万;国内某“换脸”APP一经推出,下载量就迅速攀升,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

然而,AI“换脸”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造成了隐患。有不法分子借此制作虚假视频诈骗钱财、利用换脸方式侵害他人肖像权,造成了诸多风险……新技术带来的新挑战,收集照片、视频,利用AI技术“换脸”,进而用伪造的照片或视频实施诈骗……AI技术的滥用,可导致损害肖像权或钱财损失,这些,你都了解吗?

风险一:“丢脸”能导致“丢钱”

当前,大部分银行等金融机构开设了人脸识别登录APP功能。“刷脸”支付甚至是远程签约等场景也越来越多见。如果用户的“脸”不安全,“钱”也将面临莫大风险。去年2月,深圳某人脸识别企业被证实发生数据泄露事件,超过250万人的核心数据可被获取,680万条记录泄露,其中包括身份证信息、人脸识别图像及GPS位置记录等。而另一家欧洲公司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数百万人面部识别信息被泄露。

记者在一些知名网购平台输入“人脸面具”“硅胶头套”等关键词,发现有不少商户出售“人脸头套式面具”,其中一些甚至可以按客户提供照片定制。记者获知,通过3D打印等技术,“人脸面具”可以获得较高仿真度,且面部识别数据越翔实仿真度越高,对以面部识别信息作为密码账户的突破力就越强。此前已有人使用3D打印面具通过某知名网络支付平台面部验证。

北京互联网法院的数据显示,自2018年9月9日至2020年8月31日,该院受理的利用网络侵害人格权的6284件纠纷中,涉网侵害肖像权的纠纷达4109件,占比约65.4%。不仅如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一旦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照片进行活化,就可以做出模拟真人的点头、摇头、眨眼、说话等行为,极易被用作办理网贷或实施诈骗。

“贸然将自己的清晰正面照上传并授权他人进行存储或另作他用,关乎‘钱袋子’安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认为,目前法律对“AI换脸技术”规范不足,因此保护好自己的面部信息在当下十分必要。他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快推广相关技术规范落地应用。

风险二:“丢脸”能导致“丢清白”

当前,“换脸”技术被用在一些涉嫌违法犯罪领域的情况已不少见。有一些网站用“AI换脸”“换脸视频”等方式提供用知名艺人“面孔”“嫁接”出的视频。这些视频往往涉嫌色情淫秽,且难辨真假。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国际中心执行主任吴沈括认为,AI“换脸”法律风险点多,从现实案例看,名誉侵权是高发问题。尤其是恶意拼接制作侮辱性、污蔑性视图素材或者予以非法传播、利用的,将对受害人造成的伤害难以及时发觉且极难有效救济,需要有关部门高度关注、积极预防。他建议,由于该领域技术性强,相关企业众多,规模大小不一,应强化职能部门监管力度,杜绝选择性事后执法,建立全行业全流程公平监管,依法严惩违法违规主体,打造稳定、良性的可预期市场环境。

法律专家呼吁:拧紧安全阀门

北京互联网法院立案庭庭长赵长新表示,肖像权是自然人人格权的基本内容,民法典对人格权独立成编,体现了对人格尊严的庄严确认与严格保护。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肖像获取更加容易,传播更加迅速,同时利用信息网络侵害肖像权的案件近年来也急速攀升。

事实上,不只是“换脸”有风险。近年来,人脸、指纹等个人生物特征信息已经成为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信息之外,过度搜集公民信息案件中的重灾区。由于生物特征信息与个人财产、人格权益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信息一旦丢失或失控,将给信息所有者造成巨大且难以挽回的损失。

有专家表示,AI“换脸”法律风险点较多,很多案例对受害人造成的伤害难以及时发觉且极难有效救济,需要高度关注、积极预防。

对此,专家建议,肖像权利人可主动采取技术手段检索肖像被使用情况,及时保全侵权证据,注重收集、保存有助于证明自己社会知名度的证据,一旦涉诉,积极提交损失证明的证据或与侵权损害后果相关证据,如商品交易量、文章阅读量、侵权持续时间等,为法官酌情认定财产损害赔偿金额提供参考。同时,各类网络平台要增强法治观念,积极利用技术手段,建立智能防控、识别、制止侵权行为的有效机制,预防和减少平台中侵权现象发生。

也有专家表示,随着AI“换脸”使用场景更丰富,行业和监管部门应当加快技术升级,研发相应的“反换脸”检测技术,加快建立人工智能算法的安全评估制度,解决相关技术滥用问题。

更多科技生活相关信息,请关注公众号“晓说通信”(ID:txxxbwz)

0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