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
览潮网> 原创> 美丽黄碧:基建、农业、文旅,一个都不能少

美丽黄碧:基建、农业、文旅,一个都不能少

览潮网 7月30日讯(记者  陈晓晟)“爷爷、爷爷,你瞧瞧墙上的画,我终于知道家里的碗是怎么烧出来的了!”南平市浦城县黄碧村,一个小女孩指着村口文化墙上的制瓷宣传画,高兴地对爷爷说。看着孙女兴奋的样子,看到村里这两年多来的巨大变化,黄碧村村民的谢元弟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两年多前,黄碧村还是一个省级贫困村,中国电信福建公司的叶茂祯作为驻点扶贫的驻村第一书记来到了这里。驻村之初,叶茂祯就许下了一个愿望,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打造美丽黄碧。两年多来,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多方筹集项目、资金累计800多万元,发展产业扶贫,建设美丽乡村,摘掉了贫困村帽子,美丽黄碧逐渐显现在世人面前。

民生基建先行一步

民生基础设施薄弱,是贫困村的“通病”,上任后的叶茂祯“第一把火”就“烧”向了这里。

原先的黄碧村自来水水质较差,水管里甚至有时会流“黄泥水”,“饮水难”一直以来都是村民们的心病。叶茂祯上任后争取到了县财政小型公益设施补助,实施饮用水源改造项目建设,大大改善了村民饮水条件。今年5月,总投资超过26万的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启动,项目竣工后村民们将喝上更干净的、更安全的水。

村里道路状况也饱受诟病,村民形容为“水泥路” “扬灰路”,下雨天泥泞不堪,大晴天又是尘土飞扬。针对这一状况,叶茂祯积极筹措资金,将水泥路铺到了各家各户门口;完成了两条林区道路、三座小桥、四条机耕道的改造建设;新建了村民活动中心、老人活动中心(幸福苑)、党建广场、亲水漫道、长廊桥凉亭、遗址小公园、党建文化墙等基础民生工程。

对于村里道路设施的变化,因伤致残的贫困户吴新正感受最深。吴新正家门口有条小河,之前拄拐过河,十分艰难。叶茂祯在离他门口不远的地方建起了黄碧洋小桥、还增设了护栏。每每提到此事,吴新正总是激动地说:“叶书记为我们考虑的太周到了,太感谢叶书记了!”

叶茂祯还积极推动“厕所革命”。原先村里的公厕大都是简易搭盖的,气味难闻,蚊蝇乱飞,卫生状况很差。叶茂祯组织村民拆除了道路两厕及房行屋后的猪栏、旱厕、杂物屋共有80处,新建和改造了5座水冲式厕所和一座集中式的污水处理池,更新了里面的设施,外部进行粉刷美化,此外建设了一座小型集中式污水处理池,极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

2019年,黄碧村争取到了“美丽乡村”项目,叶茂祯特地请专业设计人员对整村提升改造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村主干道建筑外立面统一白色粉刷,并在墙面上绘以农耕、传统文化、党建宣传画,周边配合绿化种植,提升文化品位。同时对接卫生所、村民文化广场、农民公园等近20个基础设施项目,并将他们统一纳入“美丽乡村”规划中。

如今走在黄碧村里,一边是经过修缮整治过的村民房屋,白墙青瓦,墙上还有手绘宣传画,一边则是百亩稻田,泛着“绿波”,村民在田间辛勤劳作,好一道乡村风景线!

多元农业增收致富

作为一个扶贫干部,如何“斩断穷根”,是叶茂祯驻村后想得最多的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还是要在田上面做文章。浦城是福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特别是“浦城大米”自古以来就饱受好评。民间有“浦城收一收,有米下福州”的俗语。黄碧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不过,原先村子里种的水稻大都是常规品种,打下谷子一百斤只能卖120-130元,加工成大米出售每斤也才2.2元,且销售渠道单一,大多是作为储备粮被收购,经济效益很不理想。

如何才能把本村的地理资源优势转化成农产品优势呢?必须要“根”上做文章,要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大米才行。叶茂祯带领村民大力改种桃湘优莉晶、福香占等优质水稻品种,借助“浦城大米”品牌,促进村民增产增收。叶茂祯还充分发挥村里农机合作社的作用,为村民提供机器育秧、播种、插秧、收割等现代农业服务,使村里的稻田基本实现生产机械化,让村民的田间劳作事半功倍。

在销售上,由村里出面协调闽越山水公司以高于市场价10%-30%的向贫困户定向采购农产品。叶茂祯还尝试“现代农业+互联网”产销一体化的新农业模式,将“浦城大米”通过中国电信“号百商城”平台销往全国,2019年通过“号百商城”累计销售“浦城大米”等农产品1380万元、促进村财增收13.8万元,不仅提升了“浦城大米”的品牌知名度,也大大增强了村民的致富信心。今年以来,“直播带货”火爆,黄碧村也在积极尝试,在5月25日中国电信福建公司“电信三千兆  智启新生活”的直播活动中,黄碧村推出的500份大米被网友抢购一空,活动结束后还带动订单超831份,销售收入超过7万元。

除了大米以外,黄碧村还积极发展蜜蜂养殖、芋子、烤烟、毛竹等生态产业,给农业经济增添了新的活力。芋子为例,村里已经投入10万元发展芋子种植产业,预计两年内将收回投资。此外,以家庭联产或者合作社经营的形式特色种养殖业也是重要形式。村里的大口窑林下经济养蜂示范经济基地就是最好的例子,目前该基地养殖蜜蜂超过500箱。对于养蜂的效益,村里的养蜂大户谢元弟最有发言权,他说:“目前我养了200多箱蜂,一年能割1000多斤蜜,每斤能卖100元,光蜂蜜部分一年就能收入10多万!”

文旅融合促进“造血”

黄碧村经济基础差,但它也拥有一个得天独厚“宝贝”——“大口窑”遗址。“大口窑”是宋代瓷器作坊遗址,以制作“光如镜、温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青白瓷为人所称道,1961年就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过这几十年来“大口窑”养在深闺人未识,本地人大多数人也只是知道名字。

叶茂祯看到了“大口窑”遗址的的发展前景,积极争取资金,推进乡村特色旅游,文创产业。在他看来,他认为文化旅游产业一旦发展,不但可以持续增加黄碧村的“造血”能力,还能吸引在外村民回流就业,形成产业的良性循环。

围绕“大口窑”,黄碧村在村口设置了仿古水车,打造了“大口窑”文化墙,画上了制瓷画,向游客介绍“大口窑”的历史文化。在文创方面,村里力邀本村在外就业的陶瓷匠人陈雪芳,回乡创业,成立了“浦城印象大口窑陶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目前已复原80%的“大口窑”传统工艺。如今,我们已经可以在陈雪芳的工作室里看到大口窑瓷器烧造的整个流程,以及令人目不暇接的大口窑瓷器精品。

在未来的规划中,黄碧村还将设立青白瓷文创园,规划收藏馆、瓷器知识科普区、制瓷体验区等,让游客对“大口窑”有更深的认识,同时能切身感受到大口窑“青白瓷”的魅力。此外,围绕黄碧溪打造,集垂钓、烧烤、采摘等的农家乐项目也在积极筹备中。

驻点扶贫,三年不到,黄碧村的变化有目共睹,但这也只是起点,黄碧村的发展才刚上路呢,明天会更好!

更多科技生活相关信息,请关注公众号“晓说通信”(ID:txxxbwz)

0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