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
览潮网> 原创> 美国再次“围剿”华为 科技国产替代没有退路

美国再次“围剿”华为 科技国产替代没有退路

览潮网 5月21日讯(通信信息报总编辑  刘红权)美国疫情还未得到控制,就急不可耐地“围剿”华为,再次掀起针对中国的芯片战争。

近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华为的临时许可再延长90天,同时,全面限制华为购买采用美国软件和技术生产的半导体,包括那些处于美国以外,但被列为美国商务管制清单中的生产设备,要为华为和海思生产代工前,都需要获得美国政府的许可证。考虑该措施会对晶圆代工厂带来巨大的经济影响,给予 120 天的缓冲期,以降低该规定变更带来的冲击。

美国此举再次提醒我们:

科技领域的争夺将是一场持久战,国产替代没有退路,只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科技之战关乎国运

大国之争在世界历史轮回中从未停止,从领土、资源争夺,到海权、空权之争,再到现代的科技优势之争,其本质是国家核心利益之争;核心利益之争关乎国运,只有胜利者才能主导规则的建立,占据竞争的主导权。

美国之所以不惜抛弃其自由贸易的立国之本和精神旗帜,三番五次地对中国科技企业发起围剿,是因为他们输不起;只有继续掌控高端制造产业的主导权,才能维系其经济和文化的全球霸主地位。今年2月美国司法部长威廉·巴尔曾在演讲中表示:“毫无疑问,中国的技术攻势对美国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我们国家的风险空前高涨。中国在5G技术、工业互联网上的领先会让美国失去制裁的权力!”这就是美国制裁中兴、华为这两个中国科技龙头企业背后的目的,他们害怕在未来的科技和经济的竞争中失去主导权。

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被动应战和反制实属无奈之举。因为中国发展到当前的阶段,必须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契机,大力发展科技产业,才能实现经济结构的平稳转型,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否则只能永远沦为美国的制造基地,永远受制于人。

中美科技之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难以调和的矛盾,唯有战略突围才能继续向着伟大复兴的道路继续前进。

“突围”是中国科技的历史本色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经济蓬勃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一路砥砺前行,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无一不是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得来;中国科技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突破外部封锁的突围史。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面对世界强国经济封锁和周边大国核讹诈的高压环境,中国以举国之力制造出原子弹和氢弹,才取得了未来数十年和平发展的契机。在国防科技、航天卫星、工业制造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超级计算机,也是在美国的一路封锁之下依靠自力更生发展而来。1989年,美国开始严格限制对中国出口高性能计算机,除了必须用天价采购以外,还要把计算机放在透明的玻璃房里,钥匙在美国人手中,每次使用的用途都要向美国人报告,请求批准。这让中国人再次意识到研发超级计算机的重要性,1992年,“银河—Ⅱ”10亿次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993年10月,在李国杰院士团队的努力下,中国自主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SMP结构计算机--曙光一号计算机。

从“两弹一星”到超级计算机,从核能利用到量子卫星,从神舟飞船到北斗导航和大飞机,都体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自主研发能力;以高性能超级计算机还有高铁技术、人工智能、5G技术等,我们的科技产业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并逐步有领先趋势。

如今,我们在高端芯片等领域再次面临美国的封锁,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代表华为正在被“围剿”,我们同样只能自研突围一条路。“打铁还需自身硬”,科技领域自主自控实现国产替代大势所趋,没有退路。

人才培养打造长远竞争力

芯片和5G是当前大国科技之争的前沿阵地,未来影响世界科技竞争格局的领域还包括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新材料如石墨烯、核聚变和基因工程等,这些高端科技领域的突破需要大量的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等高端人才来引领,人才是未来企业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国家必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重视并加大基础学科人才的培养。

在教育领域加大资源的倾斜和政策的扶持力度,针对不同阶段的人才建立差异化的人才保护机制。任正非曾经说过:“像修桥、建房子这样的事情,我们习惯了砸钱就行,但是电脑芯片呢,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

其次,引进国际高端人才。

随着保护主义盛行,欧美国家对大量华人科学家并不友好,如果能够在此时伸出橄榄枝,相信会有很多高端人才选择回国发展,共同致力于祖国科技事业攻关。

再次,建立高端人才基地。

例如为美国科技产业引领全球作出突出贡献的贝尔实验室,就是一个很好标杆。虽然国内阿里创建的达摩院也已初具规模,但在国家层面来说,还应该有更多的研究基地来支撑科技产业化的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在5月14日召开的会议中强调,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

短期的困难是客观的存在,只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来进行技术攻关,中国科技产业未来将会取得更快的发展,而当前也将成为中国科技产业自主自强的转折点而载入史册。

更多科技生活相关信息,请关注公众号“晓说通信”(ID:txxxbwz)

0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