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
览潮网> 原创> “脑联网”不再遥远,人类将成为半机械人而永生?

“脑联网”不再遥远,人类将成为半机械人而永生?

览潮网5月14日讯(记者  唐刚)芯片植入大脑,复制记忆”,人类即可永生,有科学家表示。

物联网已经来了,脑联网还会远吗?

女主角阿丽塔被发现时,只有大脑保存完好,当依德医生巧妙地为她安装了机械肢体后,阿丽塔奇迹般地复活了。复活后的阿丽塔一直对意识、人性,以及“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做什么?”不懈追求。

http://upload.fjii.com/2019/0514/1557848243660.jpeg

春节期间,卡梅隆科幻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热映。讲述2563年,也就是天坠之战后的三百年的故事。

在那个时代,半人半机械的生理架构已经不足为奇。街头的残疾人可以自如地用机械臂弹吉他卖艺,在机动球大赛上,选手用身体上的各种机械装置互相搏杀。

聋人重获听力,盲人重见光明,瘫痪者行走,甚至,只要有一颗活着的脑袋,医生就能让你迅速重生……

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所要实现的场景,在那个时代都已不是一个事儿。

当然,即便现在,脑机接口技术也不属于纯科幻。在硅谷,有许多企业家正在从事这一激动人心的事业,其中就包括埃隆•马斯克。

“钢铁侠”的脑机接口公司再融资

你可能知道,“钢铁侠”马斯克用Tesla推动了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用SpaceX加快了太空探索的步伐,但你可能还不知道他创办了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来改造人类自身。Neuralink 简直让特斯拉和 SpaceX 都黯然失色。

北京时间5月13日消息,据彭博社报道,根据上周五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一份文件,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脑计算创业公司Neuralink拟融资5100万美元,目前已经筹得3900万美元。

Neuralink从事马斯克所谓的“神经织网”(neural lace)技术开发,研发电脑与人脑融合技术,向人脑植入也许未来能够上传下载思想的微型电极。

Neuralink成立于2016年,该公司已经从不同的大学聘请了知名的神经科学家,并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个实验室签订了合同,对灵长类动物进行研究。

今年三月份,Neuralink公司的研究人员在网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它概述了一种将电极植入老鼠大脑中的新技术。今年4月,在被一名Twitter用户询问Neuralink的最新状况时,马斯克回答:“在几个月后,该公司可能会宣布一些值得注意的事情。”

http://upload.fjii.com/2019/0514/1557848243311.jpeg

2017年2月在迪拜举行的世界政府峰会上,埃隆·马斯克表示,人类需要进化成半机械人,来迎接人工智能时代。他进一步称,计算机智能和生物智能的融合将帮助人类保持对人工智能的经济竞争力。

他设想的技术手段是:将微电极植入大脑,扩充人脑的计算能力。

埃隆·马斯克表示,超级人工智能必将实现,人类只有一个选择:成为AI。他认为脑机融合后的AI系统将以和人类的本能大脑与理性大脑同样的特性存在。人脑和计算机将融合无间,人类甚至无法察觉自己在运用 AI 思考。

此前,曾有知情人士爆料称,Neuralink打造的首批产品有可能是治疗癫痫、重度抑郁症之类脑部顽疾的先进植入物。这类植入物将基于已用于治疗帕金森症(Parkinson)之类脑部疾病的较简单电极。

何为脑机接口?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通过解码人类思维活动过程中的脑神经活动信息,构建大脑与外部世界的直接信息传输通路,在神经假体、神经反馈训练、脑状态监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简单说,就是实现用意念控制机器。这意味着人与机器的主要交互方式,除了手工输入,以及近几年兴起的人工智能语音交互之外,还可以直接通过大脑向机器发指令。

大家都知道,霍金生前是通过活动脸上的一块肌肉进行文字语音输出,来与人交流及著书立说,最高每分钟只能输出10个单词左右。

http://upload.fjii.com/2019/0514/1557848243959.jpg

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刊登的最新研究显示,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神经外科学家Edward Chang教授与其同事开发出一种解码器,可以将人脑神经信号转化为语音,为帮助无法说话的患者实现发声交流完成了有力的概念验证,通过这种解码器,受试者每分钟输出的单词已经达到了150个,接近了正常人的水准。

http://upload.fjii.com/2019/0514/1557848243798.jpg

脑机接口实现语音合成的图示

脑机接口技术发展历程

在半个世纪前,科学家就有了将大脑与机器连接起来的想法。只不过,相关技术一直不太成熟,脑机接口技术进展缓慢。直到2000年左右,脑电波检测等技术的重大进展,为脑机接口技术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2014年巴西世界杯开幕式,一名腰部以下瘫痪的少年,通过BCI控制的机器外骨骼从轮椅上站起来,向前迈出几步,踢出了世界杯的第一脚球。

2018年11月,长春理工大学一位学生在学校的电子科技展展出自己的发明——“人体意念控制书本自动翻页系统”。这套系统能通过脑电波传感器实现对翻书机翻书动作的控制,俗称通过意念让机器翻书,这套系统能为残疾人士提供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帮助。

目前的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侵入式,比如在大脑中植入芯片,还有一类为非侵入式,比如戴上可以采集脑电波的头盔或帽子。前者在今天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为代表,后者在今天以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为代表。

马斯克的Neuralink旨在提高人类的认知能力,使得人类能够与人工智能等竞争。扎克伯格的想法则更像是打造读心术机器。而约翰逊的创业公司Kernel正致力于创建一个大脑接口,基于高分辨率的大脑活动开发针对现实世界的应用程序。

国内也有此类公司。今年2月,科大讯飞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讯飞云创与多方共同投资设立了一家脑机接口公司,公司名为广州华南脑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176.87万元人民币。

还有像深兰科技也一直在从事脑机接口技术的研发,据传深兰有意涉足脑机游戏领域。

脑机接口技术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马斯克在Twitter上称,Neuralink接近宣布首个连接人类与计算机的脑机接口。Neuralink要想把脑机接口技术推向市场预计需要10年时间。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高小榕认为,脑机接口技术要想像人工智能语音接口那样普及,还需要10年至20年时间。

马斯克的目标是全脑脑机接口,能够与大脑的任何区域传输神经信号,它将成为综合的“数字化第三皮层”,人类将成为半机械人。

尽管前景十分美好,现阶段脑机接口技术还存在很多尴尬的问题。

脑(Brain):人类对脑科学探索还处于婴儿期,如何在脑科学认知限制条件下研发BCI?

只有知道大脑是怎么回事,了解大脑是如何运作的,才能更好地解读大脑生成的信息。目前对于诸如听和看等涉及大脑局部区域的脑电信号,学界已了解得比较深入。

但对于大脑高级功能产生的脑电信号,比如回忆、复杂情感等,学界目前对其的了解程度还很有限。

机(Computer):带宽瓶颈——如何小巧地容纳大量信息?

接口(Interface):如何解决生物相容性问题?人的免疫系统排斥本体之外的“入侵”物体,如何让BCI融入有机体?

脑机接口(BCI):伦理问题——试验阶段,如果开颅,可以做大量生物实验吗?推广阶段,如果读心实现,隐私何在?人会不会被洗脑甚至被操纵?操纵者甚至可能是机器人。

疆界在哪里?

遥远的未来,机器人发明了一种新的能源获取方式,将人类圈养在培养液中以产生电能。所有人类都成了机器人的电池。机器人创造了一个叫“母体”的系统来模拟21世纪的现实世界,让所有人类电池都以为生活在21世纪,实则却是在电脑系统里。而因为系统的不稳定,部分人类产生了怀疑意识,从母体中苏醒并组成了反抗力量zion。

http://upload.fjii.com/2019/0514/1557848243989.jpeg

《黑客帝国》中的人类“电池”

“缸中之脑”是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1981年在他的《理性,真理与历史》(Reason、Truth、and History)一书中,阐述的假想。

“一个人(可以假设是你自己)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自己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http://upload.fjii.com/2019/0514/1557848243293.jpg

正是他这一思想影响《黑客帝国》等科幻小说和电影。

《黑客帝国》:人类生活在母体创建的虚拟现实之中充当能量来源。

《异次元骇客》:人类可以通过网络上载与下载人格,并且可以成功与多重数据世界中的平行角色进行人格互换。同时,本身作为数据世界中人格的平行角色亦会觉醒。

《盗梦空间》

《源代码》

《飞出个未来》

……

目前已经有科学家表示,宇宙只是高级外星人模拟出来的,说人类只是生活在电脑模拟的系统中,所看见所接触的一切都是机器人创造出来的,人类只是他们游戏中的虚拟角色,就像《黑客帝国》一样。

中国自动化学会混合智能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张军平教授表示“脑机互联还面临很多技术和伦理方面的问题,在这方面,人类应该慎之又慎。”

更多科技生活相关信息,请关注公众号“晓说通信”(ID:txxxbwz)

0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