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
览潮网> 原创> 中国人的年

中国人的年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无论如何演进,传统的“年”仍在继续。

这一天,道路不再车水马龙,大红灯笼挂满大街小巷,朝夕相处同事的朋友圈定位全国四面八方……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对于中国人,有着许多异乎寻常的含义。

它是优秀传统重要载体,是亲情团聚的节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是“家”,跨越万水千山,过春节,就是“回家”。走过千年历史,时代巨变,人们迎接、度过中国古老节日——春节的方式也在不断嬗变。

回家不变,回家的方式变了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中国人脑海中回家过年的执念,如同候鸟迁徙般在相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沿着固定的路线往返于生长地和避寒地之间,根深蒂固。

十几年来,浩浩荡荡的“摩托大军”一直是我国南方不少地区春运特有的图景,高峰数字超过100万,他们就像流淌的河流,满载着浓浓的乡情倾泻而去。但近五年这种壮观的景象呈现出逐年递减之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坐高铁、飞机或是开汽车回家。高铁方便快捷,即使从北京到千里之外的武汉,5个多小时就都到站了,还完全没有堵车的担忧。

买票难,曾是不少回乡过年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题。不过,烦恼少了。在广东工作的小黄,老家在河南一个小镇,距离县城约50公里。小黄说,因为有了12306网站,以及携程、去哪儿等订票平台,只需要确定好回家的时间,在APP上抢票就行,非常方便,

小黄春节回家曾在村里随机做了一个小调查,在受访的30位同乡中,有25个人通过12306或携程等买到了车票,只有5人还是依赖火车票线下代售点。小黄说,一些不懂网上购票的老年村民,也会委托年轻人帮忙,他就帮七八个老乡代买了车票。“真是大不一样了。手机订票选座、改签退票,方便得很。”

有数据显示,预计2019年春运期间(2019年1月21日-3月1日,共计40天)全国铁路发送旅客将达到4.06亿人次,如果再加上飞机和汽车、自驾的人数,整个春运期间的流动人口数量会更多。尽管春运的数字还是如此庞大,但一票难求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团聚不变,团聚的地方变了

春节前,《啥是佩奇》这部小短片着实火了一把,这恰好也揭示了2019年出现的一个新现象:“反向春运”。“一家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的反向探亲模式开始流行。

越来越多的人,在城市扎稳了根、站住了脚,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反向春运”的旅客比例逐年增多,而且今年尤其明显。也就是说,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把老人和孩子接到城市过年,而不是回农村过年。

“携程大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天津、青岛、宁波、厦门是“反向春运”十大热门目的地,除夕前一周前往这些城市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40%。”

一份调查显示,80、90后夫妻或者情侣最为纠结“回谁家过年”的问题。来自郑州的林超大学毕业后便留在了杭州,今年他选择了留在杭州过年:“今年我们在杭州买了新房,就想把双方父母都接到杭州来,这样既不用考虑到底去谁家过年的问题,我们还能带着老人四处逛逛,让他们了解我们生活、工作的城市”。

无论身在何处,“此心安处是吾乡”,“反向过年”不仅出于减少交通压力和节约经济成本等考虑,也折射了中国民众“过年”的传统习俗和观念正在改变。

    

春节不变,过节的形式变了

广为传唱的民谣曰:“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窗花,二十九,去灌酒,三十儿,捏鼻儿;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这首忙年歌通过童谣的方式,完整地描绘了各地汉族民间的春节习俗。时代在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过节形式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购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帝都工作的小周不仅仅教会了父母用智能手机、玩微信,还学会了手机支付和网购。小周说:“一家人不用过年挤着去集市排队买年货,过年前十多天,爸爸就早早地在网上订购了糖果、坚果。”

放鞭炮、贴春联、压岁钱是许多人儿时过年最盼望的事,但年轻人回农村过年,没住几天家中就矛盾不断的也大有人在,“现在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就是玩手机、打游戏。”有老人说。闲着没事的时候,就掏出手机看新闻、看视频、玩游戏等成为了不少年轻人主要的娱乐方式。即便是在家中,父母就坐在身边,也不和父母聊天、交流。

也有年轻人感慨说:“相比小时候,年味淡了。”前些年,不少家庭都是一家围聚在一起,一边吃年夜饭,一边看着春晚,如今,不少人都忙着在家族群、朋友微信群里抢红包。初一拜年时,许多人见面讨论的不再是今年的春晚好不好看,而是抢了多少红包,支付宝集齐五福,分到了多少钱。

近年,宽带、无线4G网络覆盖范围也不断向农村推进,根据工信部最新数据,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国农村宽带用户全年净增2364万户,总数达1.17亿户,比上年末增长25.2%,增速较城市宽带用户高11.4个百分点。

网络的便捷带来了拜年方式的变化,短信拜年的越来越少,微信上收到的群发拜年短信越来越多。

不仅如此,面对手机镜头,录下新春祝福,将拜年视频发送给家人。这种有声有色的形式,让更多人感受到了家庭团聚的温暖。

微信视频拜年也流行起来,“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咱家新年好……”手机里,两个娃娃又唱又跳,让捧着手机的外公外婆眼泪都笑了出来。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移动互联网让拜年习俗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过去,人们在家里过年,一般和熟人一起过年;现在,过年外出旅游也成为时尚。据报道,猪年春节,全国预计将有4亿人次选择旅游过年,旅游将逐渐成为新的年俗项目。“村里路修好了,家家户户都有车,出去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头发花白的陈大伯说。

在出行旅游方面,互联网的渗透度也带来了方便。小宋的老家地处鲁南小镇,附近的知名景区每天接待成千上万的游客,“现在都是动动手指头就可以了,我们提前网购景区门票,省时省力,而且每张门票还能省十块八块钱。”小宋说。大年初五早上, 小宋在该景区入口,刷二维码或者身份证即可入园游玩,同时,前后入园游玩的几十名游客,大部分也都是在互联网平台购票。

手机购票已深入人心。阿里在201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支付宝全球用户数已经超过10亿,支付宝中国用户数超过7亿。出门打滴滴,旅行找携程,连集市上菜市场卖菜的老农摊位前也放上了二维码收款,即使在乡村小城镇,也正在接受互联网的改变。

春节与互联网交织在一起,这就是生活,每天都在进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节的点滴变化,展现出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变迁。

更多科技生活相关信息,请关注公众号“晓说通信”(ID:txxxbwz)

—   The End    —

0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