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
览潮网> 财经>数说经济> 青岛海尔获德国监管局批准 将成法兰克福“第一股”!

青岛海尔获德国监管局批准 将成法兰克福“第一股”!

近日,青岛海尔(600690)发布公告宣布在D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相关工作进展,其招股书已经获得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批准,此次D股发行的价格区间初步确定为1.00欧元至1.50欧元。发行的D股股数为2.65亿股(超额配售权执行前)及可能最高3.975千万股的超额配售股份。这意味着青岛海尔将成为国内第一家在D股发行股票的企业。

什么是D股?青岛海尔为什么要登陆D股?所谓的D股其实主要指的就是注册在中国境内的股份有效公司在中欧所上市的股票,直接在中欧所发行,D股的概念类似于香港的H股(即中企赴港交所上市),其发行人必须是中国境内A股蓝筹上市公司,或是高技术创新型的中国企业。 D股市场的“D”代表德国(德语:Deutschland),因为中欧所在法兰克福。 (中欧所: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德意志交易所及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共同成立,位于德国法兰克福,是首个专注于中国相关资产及人民币产品的离岸交易平台,定位于连接中国和欧洲资本市场的桥梁)

青岛海尔此次登陆D股的最大动机是基于欧洲市场布局的战略。此次成为D股发行首单,一方面,有利于海尔打开欧洲的知名度,增加投资者、欧洲消费者对于海尔的认知;另一方面,近年来海尔在欧洲地区加速布局,未来有望借助D股打造欧洲融资平台,助力公司实现欧洲各资产和业务的收购整合。

所以,此举仍是青岛海尔走向国际扩张的一步棋。事实上青岛海尔的国际化的步伐一直迈得很大。

早在1995年,在青岛海尔提出“东方亮了,西方再亮”的战略一年后,史上“最长品牌广告”的动画片《海尔兄弟》火遍大江南北。海尔兄弟中,哥哥取名琴岛,弟弟取名海尔,一方面音译青岛海尔,一方面则为纪念其国际化的第一步——借助引进技术推出四星级冰箱“琴岛-利勃海尔”。在此启蒙下,海尔的国际化之路逐渐形成。

1998年,青岛海尔正式开启国际化发展战略,将产品卖到全球。并开发出国际化的知名品牌,创造本土化的名牌,即“创牌”。1999年,青岛海尔提出国际化的目标是:“三个1/3”,即国内生产国内销售1/3;国内生产海外销售1/3;海外建厂海外销售1/3。青岛海尔早期的国际化,以海外建厂和收购海外工厂为主。

但是,青岛海尔的国际化虽然光鲜靓丽,对公司业绩却没有多大帮助。公司在美国建的厂连续亏损9年。或许,正是青岛海尔仓促的国际化,拖累了公司业绩增长。在中国加入WTO后,经济飞速发展之际,青岛海尔却进入了业绩的瓶颈期。2001年、2002年和2003年,上市公司营收分别为114.44亿元、115.53亿元和116.8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18亿元、3.97亿元和3.68亿元。即2002年和2003年,青岛海尔营收增长约在1%左右,几乎完全停滞,净利润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每况日下,2003年净利润仅为2001年6成。

接下来的几年间青岛海尔仍然增收不增利,直到2007年才回暖。媒体对青岛海尔国际化战略的评价是“国内市场需求那么大,海尔却去开拓国际市场,这样做成本大,风险高。属于不在国内吃肉,却到国外去啃骨头。”而且,青岛海尔的财务数据显示,“早熟”的国际化之路,令其自身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都迷失了。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后,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国内经济增长、海外出口都处于黄金时代,而青岛海尔却在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也就是在这几年的时间,格力和美的迎头赶上,海尔的龙头地位逐渐动摇。根据2018年中报显示,美的集团上半年营收1426.24亿元,净利润129.37亿元;格力电器上半年营收909.76亿元,净利润128.06亿元;青岛海尔上半年营收885.92亿元,净利润48.59亿元。

比营收,青岛海尔仅为美的集团6成;比净利润,青岛海尔不到美的集团、格力电器的4成;就连净利润率,青岛海尔也与上述两家公司差距较大,上市公司净利润率为5.48%,而美的集团、格力电器分别为9.07%和14.08%。

当然除了对海外和国内市场的顾此失彼外,青岛海尔近年发展不如格力,美的原因还有其产品太多,缺乏支撑核心,尤其是赚钱的空调业务远远不及格力和美的的市场份额。以2018年中报为例,格力电器空调收入占比高达96.28%;美的集团空调收入占比也有48.52%;而青岛海尔空调收入占比仅有21.73%。

而且,青岛海尔不仅生产、销售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主力产品,电视、热水器和厨卫家电等,公司均有涉及,甚至还能在电商网站上,看到海尔电脑、海尔手机和海尔相机身影。而在2016年这个“共享经济元年”,海尔甚至还凑过共享单车的热闹,蹭过P2P的热点。

家电行业竞争全靠精益求精的产品质量和高水平的营销,这么多产品线,势必要分散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国际化分散了很大部分的精力,但是青岛海尔在这条路上还是乐而不疲,2011年,青岛海尔并购日本老牌家电品牌三洋的白电业务;2015年收购新西兰家电品牌费雪派克;2016年青岛海尔耗资388亿元收购美国通用电气家电业务;今年9月宣布将花38亿收购的意大利家电企业Candy。一次一次的并购将国际化的格局铺得很大。

缺乏核心竞争技术的青岛海尔现在冒头耕耘国际市场,继续一贯的国际战略,在本土市场已经失去龙头地位的背景下,青岛海尔能否再扳回一城?能否这条冒险的路上取得收获,真得不好说。

文| 览富财经(微信号:tiantianzqw)
(作者系独立撰稿人,本文系作者研究观点,不代表览潮网立场。)

0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