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
览潮网> 观点>大咖说> 政客、商人、机器人都在制造网络谎言的时代,如何甄别假信息

政客、商人、机器人都在制造网络谎言的时代,如何甄别假信息

【编者按】
       诺瑞纳·赫兹(Noreena Hertz)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德伊森贝赫金融学院全球化专业的教授,同时也是伦敦大学的研究员。她还是著名的世界经济论坛及TED大会演讲人(演讲题目为“什么时候应该利用专家的智慧,什么时候不要用”),并且被评为“推特最著名的十大教授”之一。继TED讲演后,她在《决策的智慧中:我们何时应该相信专家,何时不能?》中,更详细阐述了她对如何做出明智决策的理解。澎湃新闻(thepaper.cn)经授权摘编了《决策的智慧》中关于如何甄别虚假信息的章节。
       “假如你在谷歌上搜索‘大屠杀的真相’, 10 个结果中有8 个都是大屠杀网站。假如你在谷歌上搜索马丁· 路德· 金,首页的搜索结果中肯定有www. martinlutherking.org 这个链接,看似受人推崇,但实际上这是由白人至上主义团体Stormfront 创办的网站,上面充斥着各种谎言、诽谤以及彻底的种族主义思想。”
       “BGary Federal 是一个与美国政府合作的安全技术公司,2011 年遭到黑客攻击,人们因此发现美国政府正打算制造更大规模的虚假评论。华盛顿当局似乎已经为‘人员管理’软件的研究进行了招标,这类软件可以帮助创立社交媒体机器人程序‘大军’,用于发布政府用户的评论。”
       “在推特上,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粉丝数来判断其消息的可信度。而现在,人们可以凭借极其便宜的价格买到粉丝—行情是1 000 个粉丝只需要5-10 美元。”

诺瑞纳·赫兹(Noreena Hertz)。

  社交网络造假产业链

        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个事实:虽然互联网的大部分信息都具有启示作用,但它同时也是滋生空想家、极端分子、谎话精、江湖骗子和恶作剧分子的温床。今天,有这样一整条产业链,其目的便是“以各种不同的字迹”写信——在论坛、社交网站和社交媒体上发布虚假回复和评论。
        假信息隐藏得越来越好,越来越难以察觉。你如何才能知道你在亚马逊或TripAdvisor 上看到的评论不是伪造的?假设你得了偏头痛,你怎么知道那个在网络论坛上给你建议的病友也真的患有偏头痛?每次我们需要做一些重大的个人决策时,我们总会轻易相信那些我们从未见过的人,这真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70% 的人们相信网上顾客的评论。然而,网络造假的事例层出不穷。举个例子,有一个作家,他不仅撰写正面评论吹捧自己的作品,同时还写负面评论诋毁竞争对手。网络造假的例子并不仅限于此。现在有一些系统化、高度组织化的机构,它们为了牟利不惜大量发布有偏见的信息。
        网络“工厂”会给那些写正面评论的人支付可观的报酬。一个名叫托德· 贾森· 拉瑟福德的美国企业家一个月就从GettingBookReviews.com 网站上赚取了28 000 美元。他为网站上那些由作者自行出版的作品撰写大量4 星或5星的评论,从作者那里获得报酬。克雷格列表网站承诺给撰写正面评论的人报酬。2011 年6 月,《泰晤士报》的一个调查显示,酒店所有人给那些雇用写手撰写虚假评论的公司的报酬多达1 万英镑。甚至还有postingonlygoodreviews.com 这样的网站(如今已经关闭),每月会给那些撰写1 000 条以上正面评论的人900 英镑。
        实际上,那些大型的用户推荐网站—亚马逊、TripAdvisor 、Yelp (评论网站,上面有3 000 多万条顾客评论,涉及各行各业,从餐厅到医生应有尽有),它们几乎都被控发布虚假评论。
        假消息不仅会让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因为虚假评论和造假评论员而失真,它也会让你因为虚假信息而购买不合适的产品,或向不合适的专家寻求帮助。网络谎言的传播渗入了越来越多的领域,甚至连世界上的政客都在做同样事。

  机器人程序大军

        HBGary Federal 是一个与美国政府合作的安全技术公司,2011 年遭到黑客攻击,人们因此发现美国政府正打算制造更大规模的“人工草皮”。华盛顿当局似乎已经为“人员管理”软件的研究进行了招标,这类软件可以帮助“阿斯特罗草皮制造商”创立社交媒体机器人程序“大军”,用于发布政府用户的评论。
        这些发布虚假评论的人极富经验, 而且很狡诈。HBGary Federal 公司的阿斯特罗草皮软件可以让新账户“老化”,使其看起来有一定历史,不仅可以自动编造出背景故事,还能形成某种网络生活模式,完善虚假的朋友网络。因此在网络世界中,人们很难辨别出一个真正的人和一个机器人或某个有虚假身份的人有什么区别。事实上,该程序可以创造出一个“真人”需要的一切—姓名、电子邮箱地址、网络账号等。如果你调查这类账户,你会发现它们就像是某个有多年网龄的人创建的账户。
        大概是因为黑客攻击事件,HBGary Federal 公司再也不会与美国政府合作了。尽管如此,我们能够保证美国联邦政府不会与其他拥有类似技术的公司合作吗?
        当这些机器人拥有越来越多“和人类一样”的习惯后,它们愚弄我们的能力也就更强了。一些机器人甚至可以对真实事件“做出反应”,它们和人一样睡觉、起床,它们可以发送网络消息,做你希望它们做的事情。你不用绞尽脑汁去想那些公司、机构甚至是个人是如何利用该技术进行在线“聊天”的。“我现在正在非洲旅行!这个尼康相机的效果太好了!”咔嗒一声,你拍下了非洲热带草原。“戴维· 卡梅伦在竞选辩论中表现很好”,就在电视直播的竞选辩论结束后,“你”发布了这么一条评论。
        问题在于,事态有可能因此恶化。最近,脸谱网的报告指出7% 的海外用户都是骗子,也就是说在该社交网站上有8309 万个潜在的机器人。虽然其中不乏真实存在的人—他们因为对数据的搜集和售卖心存警惕,所以选择使用匿名或化名的脸谱网账号。他们并非故意误导人们的造假者——但在他们当中,有多少人喜欢那些机器人程序,又有多少人是为了金钱利益而发帖的?
        随着网络造假现象的逐渐增加,揭露这类造假信息的软件市场也随之发展起来。虽说这类技术是主流,但你也可以问自己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问题—是否有大量类似的评论论调使用了相似的词语和句子?这条评论或这篇博客使用的语言像人们平常会使用的语言吗,或者只是某种广告语言?那个评论员、博主和发推特的人叫什么名字?是真名,还是随机拼凑的名字?
        这些都是潜在的危险信号:你可能被骗了。它们都可以告诉我们,在对我们接触到的东西做出反应前,要多做功课,多花一点儿时间进行网络调查。
       
  决策无捷径

        当然,这不仅是真实性或可靠性的问题,也不仅是揭开那些虚假评论员、患有幻想症的外行专家、伪装的外行记者以及议程满满的网站创建者真面目的问题。
        假设有人说他们就是自己说的那个人,假设你可以判断你所听到的一切事物的真假,那是不是就等于说他们说的话是值得信赖的,他们呈现给你的一切就是真实的?
        在这个后期加工修饰盛行的年代,我们该如何区分真相和谎言?如何区分骗人的言论和值得信赖的目击证言?如何区分表面和本质?如何区分证据和推断?假设我们可以确定自己得到的信息是真实的,那我们又该相信什么?是他们的言论、行为,还是推断?
        我们进行判断时采用的一些方法其实是很有问题的。只要稍不注意,我们就可能因此做出错误的决策。
        我们倾向于通过一个博主的性别来判断他的可信度:男性的可信度比女性高,虽然你对此想不出任何理由。我们很容易受设计的影响—图解、布置、字体、配色、文本清晰度。54.6% 的人在判断金融网站的可信度时,首先是通过视觉,41.8% 的人在判断健康网站的可信度时也是如此。因此,一个看起来廉价且有错别字和拼写错误的网站就会让人有所警惕。然而在今天,人们可以从欠发达国家以实惠的价格雇用顶级设计师设计网站,因此,好看的设计并不代表其内容就值得信任。
        在推特上,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粉丝数来判断其消息的可信度。而现在,人们可以凭借极其便宜的价格买到粉丝—行情是1000 个粉丝只需要5-10 美元。我们常被一些标准左右,例如推特博主的Klout 指数(衡量社会影响力)。但Klout 指数衡量的到底是什么?是影响力,还是噪声?该公司能得到什么报酬?推特上有人对已发生事件随声附和,也有人对新的重要事物发表独特的想法,也许它们并不受欢迎,但这重要吗?
        在谷歌上,我们使用的捷径也同样有问题。我们认为搜索页面顶端的那些链接就是最值得信任的,搜索结果第1 页的前3 条链接可得到60% 的点击量。谷歌是根据网站的受欢迎程度进行排列的:在某个期间内,该网站的点击次数越多,它的链接排位也就越高。然而,受欢迎的网站并不一定是值得信赖的网站。那些拥有高点击率却充斥着某种意识形态的网站很容易就被人认为具有学术水平,是值得信赖的网站。假如你在谷歌上搜索“大屠杀的真相”, 10 个结果中有8 个都是大屠杀网站。假如你在谷歌上搜索马丁· 路德· 金,首页的搜索结果中肯定有www. martinlutherking.org 这个链接,看似受人推崇,但实际上这是由白人至上主义团体Stormfront 创办的网站,上面充斥着各种谎言、诽谤以及彻底的种族主义思想。
        你也不需要把大量的推特消息、帖子或评论当作证据,以证明你所得到信息的可靠性。我们都明白,我们决定相信某一条评论是因为似乎每个人都相信那条评论。但是,网络上的羊群效应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如果人们看到某个5 星评论,他们也可能会给出5 星评论;如果人们看到是差评,他们也可能跟着给差评,即使这并不是他们的真实感受。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数字洪流,且常需要在压力下进行决策,所以我们使用捷径区分优质信息和劣质信息的方法也算情有可原。但有一点很重要:我们要意识到有些捷径会导致我们做出非常糟糕的决策。

  如何甄别假信息

        如何甄别网上那些优质、值得信赖的信息?哪些方法才是最好的?

        以下是一些你可以采取的步骤。我并不建议你每次无法决定是否相信网络信息时,就将这些措施通通试一遍。生命太短暂,时间太宝贵。只有当某条信息的真假对你而言十分重要,或是你握有信息的真假会影响你所面临的高风险决策时,你才应采取这些措施。

        谁?
        第一步是,就像我们之前所说的,要知道信息是谁提供给你的。你要问问自己,谁会说这些话?是否有明显的理由让你相信他们并不是自己口中的那个人?有时候,极端的观点也是一种线索。
        你能通过其他媒介联系到他们吗?理论上是指通过电话或者Skype 验证他们的身份,以证实他们是否真实存在。他们所说的关于他们的信息和你所了解的一致吗?假如你对他们有所了解,那么他们是否有说谎的经历?假如你对他们一无所知,还有其他人认识他们吗?你信任的人中有谁认识他们?你知道谁在资助他们吗?
        假如你是偶然通过评论网站或者网络论坛认识他们的,或者这些人的言论深受大众追捧,那么这些大众筛选机制到底有多好?
        是什么让你相信你所得到的信息是真实的“人”提供给你的—他使用的语言是否有明显的机器痕迹?

        如何?

        接下来你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获得他们的信息。他们的推断是基于自己的亲身体验,还是目击证言?又或者只是二手信息?他们说的是他们看到或者亲身经历的事情,还是只是人云亦云?他们说的是他们最近看到的事情吗?如果是,那么这些信息形成于什么时候?举个例子,每条推特消息都有一条“时间印章”的链接,能够显示其发表的具体日期和时间。或者,其实这只是一条过期的信息?
        假如他们谈的是所谓的学术研究,那么其可信度有多少?(如何评估这类研究在下一步中有更详细的论述。)

        哪里?

        你能说出信息的来源吗?如果能,那么你或许就知道该信息是否值得信任了。如果这些信息是当地人的智慧的结晶,那么谁可以证明?这些信息的表述是否用的是当地的语言?是否有地理标签?英国广播公司的用户生成内容可以检验社交媒体上言论的真假,其通过使用谷歌地图跟踪用户,看看该摄影师所说的位置是否与其实际位置吻合。同时,它还能检验那天的天气和照片拍摄时间是否符合历史的天气数据。

        什么?

        重要的一点是,你要深入去探究信息的内容。它是某种观点吗?如果是,要注意其传达出的想法、某些感受、信息和联系、潜在的议题以及偏见。他们是如何描述这些观点的?它们的联系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是如何解释复杂事件或扭曲事实的?假设他们得出了某种结论,做出了某种分析,那他们是如何得到该结论的?他们的理由充分吗?他们的推论合理吗?

        实地报道和提出某种看法或解释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你要清楚你面对的到底是哪一种,这一点很重要。
        假如该信息说的是事实,那么有什么证据证明呢?假如是目击者拍摄的照片,你能否查询数据库,看看其是否是之前拍摄的照片?英国广播公司就利用了TinEye 这样一种技术对奥萨
        马· 本· 拉登的照片进行了鉴别。本· 拉登死后不久,网上就疯传他血淋淋的头部照片。事实证明,照片中的人并不是本· 拉登,那只是一张合成照片。
        这些信息的内容是否与你已知的某些东西相符?据某研究显示,女性在其堕胎后一年内死亡的概率比正常怀孕的女性多3 倍,这时你要确定的是,你是否不止一次听过这种论断?
        如果你对事实和相关主题一无所知,谁能迅速帮助你了解情况和该主题?你是否可以向有相关经历或者专业知识的人求助?如果你所了解的一切与网络信息描述的不一致,那么有谁能帮助你证实该信息的可信度?谁能帮助你进行再次复核?

        还有谁?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问问自己,是否有其他人提出类似的论断?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是否还有其他信息可以证实这种说法?你有理由相信这些信息吗?或者是否有其他与之相矛盾的信息?
        证实是指证明某个论断至少需要其他两种独立的信息。证伪是指找到与论断相矛盾的可靠的信息。当我们对网上信息进行评估时,可以使用这两种重要的工具。事实上,这两种技术是记者、情报员和学术研究员在线下最常用的技术(因某些非常目的需要采取这两种技术);而在验证怀疑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时,人们通常也会采取这两种方法。
        在数字世界里,不管是证实还是证伪都会变得更复杂,而你要确定自己获得的是独立信息,而不是转来的信息,其难度也就更大。但这并不是说在证实或者鉴别过程中不能使用某些技术手段,重点是你要意识到数量并不代表什么—100 万条转发推特的可信度比3 条独立信息的可信度更低(每一条信息都能彼此验证、支持)。可能的话,要寻找一些线下的证实或证伪信息。
        如果找不到任何信息,也可以实施一些反直觉的行动,比如向网民请求帮助。
        安迪· 卡文就是这样做的。卡文是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 )的资深策划人。他在报道时发现,要验证他得到的推特报道有些难度。这时他做了什么?他只是简单地转发了推特,并加上了类似“还有没有关于这个问题的其他报道”、“这个问题有多不正常”、“还有其他消息吗”这样的话。
        2011 年3 月12 日,卡文从朋友那儿得到了回复。那位朋友说利比亚反政府武装利用以色列制造的迫击炮袭击卡扎菲的新闻只是谣言。该新闻看起来十分真实,因为它还附了一张照片:一个穿着迷彩夹克、戴着黑白格子围巾的人,手持81 毫米口径的迫击炮,迫击炮上有一颗大卫王之星和一个怪诞的新月图形。卡文试图通过推特找到迫击炮的照片,看看其是否出自以色列。“从标志来看,确实像是以色列的。但有可能是,也有可能不是。我们请求帮忙识别,有人懂吗?”他发布了这样一条推特消息。在短短几分钟内,他收到了许多有用的回复。网友的回复与早期的报道不同,他们说该迫击炮其实是一枚81 毫米口径的照明弹,它可以发出信号,并配有降落伞,降落时可以照亮敌军区域。星星(信号)和怪诞的新月图形(降落伞)只是用于显示该迫击炮类型的图示。有一个网友在回复中晒了一幅草图,那是“一战”期间的某种武器,它也使用了同样的象征符号。卡文通过向网友求助搞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而包括半岛电视台在内的一些新闻媒体却依然坚称该迫击炮与以色列有关。
        向民众求助,让他们帮助你验证信息和论断是一种我们都能采用的技术。你在网络上看到一条消息,说你所在的地区有老虎跑出来,于是你在考虑自己晚上是否要待在家里;你想知道网络上那些分包商虐待劳工的照片是否真实;你看到一些关于全球变暖的论断,声称没有全球变暖这样的事,这是一种癔症—代表了当今科学的一种状态。当你遇到这些情况时,你应如何通过社交网络寻求帮助?知道信息内幕的人能否帮助你厘清事实?或者你是否能将一些又难又耗时的检验工作分给其他人?
        在这个世界里,信息共享是一种趋势,所以展开验证工作时,也要记得共享。
        判断我们得到的信息是否值得信赖的确是一件难事。我并没有低估这件事的难度,尤其是在这个数字泛滥的时代,信息的内容变幻莫测,每天24 小时、每周7 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中。而且,我们常常需要在压力下做出这类判断。
        因为我们接触到的网络信息、帖子、博客、评论或者网站并非都值得信赖,也因为网络谣言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在我们需要确定信息可信度来做决策时,我们应该先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甄别危险信号,进行基本的检验和可信度的评估,然后再做出反应。即使我们进行了检查,也不能确保这个过程万无一失—今时今日的造假者到底有多厉害,我们都十分清楚。
        当没有很多时间去甄别时,我们至少要知道,我们掌握的所有数据可能都是错的,它们可能会误导我们,甚至会将那些我们真正需要的信息隔绝起来。我并不是说我们只能根据某种信息做出反应—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在没有信息的时候做出反应。但是,当意识到自己的认识有局限性,我们就能更好地做出决策,是积极进攻还是退却,是先停下来还是即时做出反应;同时,我们也能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对不同的情况。
        学会鉴别我们需要的优质信息可以保证我们拓宽人脉,正确地筛选信息,从而判断出这些信息的可信度。它还能确保我们具备质疑任何论断和声明的必要技术。想想看,你上次梳理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技能是在什么时候?

《决策的智慧》
EYES WIDE OPEN: How to make smart decisions in a confusing world
[英]诺瑞纳•赫兹(Noreena Hertz)著
王占华译
中信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
来自澎湃新闻thepaper.cn

0

一周热门